與家人的財務界線

富媽媽教你釐清家人的金援課題,妥善管理親情的金錢漏洞。

人真正的問題出在「心靈」,而非「金錢」。
人遺傳了父母的身體,同時也繼承了父母「回應」、「思考」、「解決」問題的「模式」。

Part 1

  • 第一章
    人面對著「錢」的壓力,同時也面對著「人」的壓力,「人」的問題,比「錢」的問題,更難處理。

Part 2

  • 第二章
    金錢圈有「自己、伴侶、小孩、家人和父母兄弟姐妹、慈善團體、朋友」,每一個圈,代表的是「誰可以用自己的錢?」:學會指認什麼「是自己該負責的?」、什麼「不是自己該負責的?」,學會應對「自己很自私嗎?」、「自己很不孝順嗎?」、「自己會傷害到別人嗎?」,這類的「自我懷疑」,記住!自己在「拉一條線」,不是「築一道牆」。

  • 第三章
    整理金錢圈:太太沒有先生的經歷,不諒解先生的觀念,先生沒有太太的經歷,不理解太太的恐懼。夫妻倆坐下來,好好觀察自己和敞開自己,把過去的經驗和過去的信念,整理、梳理一下,知道彼此有怎樣的過去?有什麼印記?不做出任何判斷、承諾,好好溝通,彼此理解。

  • 第四章
    金錢依賴(「情感依賴」轉移到「金錢依賴」):腦袋慌亂,不知如何是好?先「退一步」,在大腦裡「觀察」自己,認出對方「勒索型語言(你不幫,就沒義氣!)」、「勒索型動作」,大腦就會出現「啊哈!原來如此!」「啊哈!對方又來了!」的聲音。夫妻之間,光是不埋怨,不指責,互相退讓,互相體諒,已經非常不容易。

  • 第五章
    金錢義務:「凍齡老少年」是年輕的時候,不需要承擔責任,年長的時候,逃避承擔責任,從不負責任的孩子,成為不負責任的父母,再讓善良的孩子,為自己解圍。
    被借錢,首先意識到自己不用壓抑,也不需抱怨,接下來,開始對對方的金援,設定界線,告訴對方:「自己只能借五千元,沒有更多了!」,當對方大聲抱怨、指責、哭泣、發洩情緒的時候,自己只是以同理心,瞭解對方為何生氣?也完美地控制自己不發怒,不煩躁,只是重複:「你埋怨我沒幫上忙,我瞭。」,緊接著,不描述,也不解釋,自己為什麼不提高金額?只是重複著、堅定著,堅持自己要給的金額,毫不動搖。

  • 第六章
    金錢性格:要測試省錢的方法,到底有沒有效益?首先要把時間換成錢,計算時薪。享受型的人,學著自己承諾,一年只能買幾個包?花費不超過多少錢。

  • 第七章
    金錢藍圖:「貧窮困乏、辛苦奮鬥、舒適安逸、豐衣足食、豪華奢侈」,以上是每個人對自己「現在要過什麼生活?」、「未來要過什麼生活?」。

Part 3

  • 第八章
    當不接納自己的情緒,自己指責自己是自私的壞女人?重置,讓自己知道「該做什麼?」,知道自己「不該做什麼?」,自己變得不再困惑、不再衝突、不再恐懼。不困惑,來自一種「周詳的視野」。

  • 第九章
    有的人,面對憤怒的人,會害怕、會軟弱,有的人,卻能保持冷靜,穩定情緒,變得很「抽離」。
    自己加在籬笆上的「鐵刺」,就是讓別人知道,自己守護自己的原則,如果有任何人「越界」,自己的「鐵刺」,就會刺破那個人的小腿,讓那個人尖叫,讓那個人流淚。

  • 第十章
    把自己不喜歡的事,說清楚,雙方才能好好相處。劃清金錢界線,要注意兩件事:1 不要陷入三角關係,就是不要「間接傳話」。2 沒辦法幫忙,也不要忘記問:「我還能為你做點什麼?」。
    可靠的顧問團,千萬不要是閨蜜、跟自己一樣處境的人,必須是「走在自己前面,有好的溝通技巧,在這方面處理得很成熟」的人。

  • 第十一章
    不幫忙他人,便「在意他人怎麼說?」的人,絕大多數,都是「怕被孤立」,察覺自己正處於恐懼和掙扎,應當停下來,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。

  • 第十二章
    人該擔負的責任,首先背負自己,其次背負別人,當自己感受到「恐懼感」,對方就是「侵犯型」,當自己感受到「愧疚感」,對方就是「操縱型」,愧疚感是世界上最難處理的情緒,來自內在、來自小時候,學過的錯誤觀念,要學習抵抗,如果不能控制愧疚感、察覺愧疚感,安頓自己內心,當要面對愧疚感,就會陷入掙扎、憤怒、糾結裡。

  • 第十三章
    這不是「一個人」的事情,是「很多人」的事情,讓孩子跟一群不受控的孩子,一起造成了混亂,這不是「一個人」造成的,父母卻怪「一個人」,這是一種「有限的知識」,也是一種「誤解」。

Part 4

  • 第十四章
    「有界線」的人,不需要自責,不需要焦慮,所有的批評,應該學著拉開、舉起來、放地上、踢出去,就像一個藏玩具的幼兒園老師,看著所有人的需求,看著所有人的欲望,做出公允、恰當、符合長期利益的決定。

  • 第十五章
    父母與子女之間,不應有著「我年輕時養你,等我老了,你應當還我!」的關係,如果,受到父母威脅,要收回情感(罵你不孝),還是冷漠對待(跟你冷戰),這是威脅,也是手段,自己要往前站一步,不要後退、不要妥協,必須分辨「什麼自己能給?什麼自己不能給?」。

  • 第十六章
    人生,靠努力是沒有用的,人生中的所有問題,就像階梯,突破一個難點,就往上跳一階,突破不了難點,就原地一直跳、一直跳、一直跳,跳不過去,為了要跳過階梯,自己就得要學習、要承擔、要犯錯。